《器官移植》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关于“人”的转喻分析

 
来源:器官移植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以“人”为整体来“认知”世界,人的身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基质,本身各部位,即各大器官都相对应地被给予深刻的转喻含义。经过对人体的整体考查,我们发现其各器官基本涉及三大情形:以与人有密切关联的事物指代人;人的部分器官指代人;地点名词指代人。转喻可以通过人们的社会经验,在一定时空中,利用意象图式,即各种心理建构来认知并理解人们约定俗成的生活,转喻通过意象图式这一基础来认知世界,所以转喻是认知的手段或者工具。 1 转喻的理论基础 转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其间转喻在修辞界作为一种修辞的地位占据主导地位,认知领域关于转喻的研究都处于从属地位,直到20世纪90年代,转喻在认知领域逐渐蓬勃发展,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来看,概念不是随意、混乱地分散在人的头脑中,而是根据人的经历有规律地组织在一起的。Lakoff(1987)认为在特定文化背景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外界所做出的理想化的,抽象化的,常规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就是理想化认知模式,它们由不同的心理空间建构而成,它的实现是建立在多个整合的完型基础之上的。Grbbs(1994)指出意象图式指的是人们认识事物时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空间,他将意象图式称为“经验格式塔”,来实现人们对事物的体验认知。 2 转喻的本质 英文里Metonym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时代的希腊语metonymia,它由meta和onymia两部分组成,代表转换名称的意思。在传统的rhetoric中,转喻是其领域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其通过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关性来指代事物,又被称作“借代”,热奈特(2002)将这一修辞格术语发展为叙述学上的“转叙”并应用于叙事文本的研究。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领域对转喻的研究突破了旧的瓶颈,发展出转喻背后深层次的认知体制。Lakoff(1987)认为在认知领域里,转喻这一认知域内两概念包含一种“相似性”即凸显的,易辨识,易接近的一种概念或者属性去替代与其邻近的范畴或者属性。Heine et al(1997)指出,转喻的认知机制中,概念的转变有一定的方向,即由与人或有生命的动物等开始,蔓延并发展到实物,过程等具体阶段,继而发展到与空间、时间相关联的特征等非实物的抽象的阶段。Langacker(1993)提出在心理空间中,由一具体的概念来把握另一概念,他用其中一种具体实体概念(源域)作为参照去认识和理解另一具体的实体概念(目标域)。转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不仅仅是一种言语的修辞——它在意义的组织(语义学),言语的产生和翻译(语用学),甚至在语法结构上发挥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Geeraerts&Cuyckens,2007),Radden和Kovecses(1999)认为在同一认知领域内本体和目标喻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大类:整体与部分间的转喻,整体内部的部分与部分间的转喻。 由此看来转喻的概念各有不同,每一学术领域所提出的有关转喻的概念各有转喻的独特特征,单独来看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概念,但它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根据人类的认知赋予了不同的内容,转喻概念有独特的时空性。总体来说,转喻就是发生在理想认知模型下的有关概念现象的认知过程。 3 有关人的转喻及其功能分析 有关人的转喻的学习,始终围绕其修辞功能展开,转喻的修辞功能在转喻的认识及理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以与人有密切关联的事物来指代人 转喻突出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相关性和邻近性,这两种相关性是根据人类长期的认知经验而建立起来的两种概念之间的相对较稳定的关联模式。转喻中源域与目标域两者之间的映射是在同一个目标域中产生的,两者又呈现一种替代关系,即通过某一特定事物的突出显著特点来透彻地认识该事物的定义。与人有关的事物包括人的穿戴、穿戴的颜色,这种关联性构成了隐喻的前提及基础“本体”“喻体”,以穿戴及穿戴颜色这类与人相关的事物为“喻体”指代人这一“本体”,以此来接近和突显与人有关的特征,来达到实现转喻修辞的功能的目的。 场景一:某课上,老师查人数 老师:今天看着人数有点少,来点下名。 ……(途中穿黑色衣服的学生走神) 老师:那个黑色衣服的来回答下问题,不用看别人,就是第三排左数第四个。 对话中以“黑色衣服”来特指穿黑色衣服的学生,老师点名用“黑色衣服”来突出指定学生的特点,是以衣服代替人的一种表达。 以穿戴指代人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巾帼不让须眉”,“巾帼”是指妇女头发上的一种类似头巾的高贵装饰物,以巾帼作为妇女的一种尊称,巾帼不让须眉表示女人不比男人差。“拜倒在石榴裙下”中以漂亮女子的“石榴裙”指代“俏丽动人的女子”凸显女子极其美丽的特征,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指的是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从图1中可以看出“白领”本来指传统上班族所穿服装里白色的领子,白色的领子是相当容易被弄脏的,这里以上班族的“白领”指代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士,他们在企业中不需要做大量的劳动力工作,因此他们的工作不容易弄脏领子。“白领”突出这一人群的显著特征。“领袖”原指衣服上的领口和袖口,这两个部位因为直接与皮肤接触摩擦,容易起毛破损,所以古人在制作衣服时,领口和袖口会单独用料,并镶以金边,在人们眼里,这两处既高贵又醒目,从转喻来看,以高贵的领口袖口“领袖”来指代“正在进行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或者组织的最高领导人”,突出有远大理想,有异于常人智慧,超强适应能力和服务大众的人的特征。 图1 有关“人”的邻近关系转喻图 与人有关的事物还包括人的商品或货物,以人的商品或者货物指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 场景二:中午在餐厅买饭。 打饭阿姨:“辣酱面” 舍友:“我” 从这段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可以认识到:打饭阿姨所喊“辣酱面”含义是辣酱面已经做好,这里辣酱面是指“打辣酱面的人”而“我”能准确感知到阿姨喊“辣酱面”的含义,即找点辣酱面的人。这段对话是生活中典型的以有关人的商品和货物为喻体来指代本体“人”的例子。 3.2 人的部分器官指代人 人体作为一种基质,用于感知,体验及认识这个世界(万晋红,2009),人的器官作为具体的实体对人体的作用极其重要且不可分割,用人的器官指代人可以体现人的突出特征或特定语境下的人的特性,达到凸显描述对象特征的目的,引发读者的想象并获得对描述事物更加通透的理解。器官指代人是部分指代整体的一种形式,事物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转喻义得以实现的根据,这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现为具体化的边缘界限清楚明了,所表达的是各个部分的和,被称作格式塔。 场景三:舍友1看见舍友2一天都在宿舍,没有出去,上前询问: 舍友1:丫头,你家大长腿没找你吗?(没有回应) 舍友3:丫头,你怎么了?气色这么不好。 舍友2:我单身了…… …… 舍友1:那没心没肺的,不值得咱伤心。 舍友3:就是,咱这么漂亮,大美眉,有的是人追。 舍友1:而且,天下何处无芳草,那啤酒肚早该下岗了。 从日常生活中这段对话来看,“丫头”指女孩扎辫子的头,又被引申为乖巧的女孩或者一种昵称,舍友称同伴为“丫头”,以扎辫子的“头”指代“人”,表现出说话人对舍友表示亲密的意图。“大长腿”本来形容腿长,这里用一个人相对较凸显特征的器官“腿”来指代“人”,即舍友的男朋友,其中大长腿起到褒义,夸赞的含义的作用:有着好看的长长腿的人。“气色”表示脸色,形容人的精神,“单身”指的是一个人没有交往对象,用“单身”指“人”时,人包含的范围更大,而单身特指人的一种——具有某一特征的人,这里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失恋了。“没心没肺”表面含义表示没有心肺,通常人们将人的心肺与人的感情相联系,这里“没心没肺”用心肺来突出前男友的特性:无情无义,是贬义的表达,同样用法的有下面的对话中的“啤酒肚”,本形容一个人的大肚子,这里指有着大肚子的前男友,从舍友对丫头前男友的指代称谓可以看出一个人可以由其身体各部位替代,这些称谓又可以随意转换根据说话人的意图来表示赞扬和贬低的含义,以此来实现交流的目的。古时人们将眉说成柳叶眉,而当今“大美眉”以“眉”指代“美女”这一类型的人,作为对美女的一种叫法,也表达褒义夸赞的意思,舍友夸丫头为“大美眉”,又贬低其前男友为“没心没肺”,“啤酒肚”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示了舍友对丫头的关心、担忧以及达到劝说,安慰失恋人的目的。 例如:人的五官:眼、耳、口、鼻、手分别具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分别在不同的感知域中作为源域来指代与其相邻的目标域“人”来体现人的不同特征,给听者留下不一样的认知理解。如图2所示,可以根据人的“心”这一器官凸显不同特征指代各式各样的人,“热心肠”指对人热情,乐于替别人办事的人,“心肝”用于恋人之间,指心爱的人的昵称,“心腹”指亲信的人,值得信任的人。 图2 同一认知域中“心”指代人 3.3 地点指代人 转喻投射涉及两对具体的概念(Concrete concept)即,源概念(Source concept)和目标概念(Target concept),转喻被概括为源概念和目标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社会公认的映射范围里发展,有其相对应的认知模型(Ungerer&Schmid,2006)。转喻对应以意向图式和基本关联(“部分-整体”,“内部-外部”,“原因-结果”)为基础,并发生在同一认知域中,两个概念产生映射关系。其中,“部分-整体”,“整体-部分”属于Facetization,“原因-结果”属于“Active zone”。且两个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为“stand for”。 人所产生的转喻中,有一部分就是以人所在的地点指代这一地点的人,来表示一种气氛,一种氛围。如图3所示:“上海理工大学欢迎您”中,表示的是一个地点“上海理工大学”,而听到的人并不会有所误解,能理解并明白这句话指的是上海理工大学的人欢迎您,“上海理工大学”这一地点作为喻体,指代“上海理工大学的人”这一本体,用一个地点整体替代人更突显出一种氛围,表现出一种对来人的尊敬及欢迎,给人很正式,很容易接受的感觉。同样用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国家乒乓球比赛中,解说员会解说胜败情况:“中国打败了日本”,这句话中,并不是两个国家在打乒乓球,而是在乒乓球比赛中中国的参赛选手打败了日本的参赛选手,这句话以源域“中国”和“日本”映射出“中国的参赛选手”“日本的参赛选手”以地点场所指代“人”,符合大众可以接受的认知。“白宫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里的白宫是一个地点名词,一个地点并不能发表意见,“白宫”指的是“住在白宫里的人”,即“总统”,以地点指代人,侧面指示代替人,营造一种很庄重的范围,并被人们所接受并理解。 图3 地点名词指代人的转喻映射 4 结束语 文章在理想化认识模式下分析了与相关的“人”的转喻的几个方面。从深层次的分析得知以人相关的事物指代人,突出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邻近性、关联性及相似性;以人的部分器官指代人,由各部分不同的器官所凸显的特征不同,会赋予人不同的性格及特征,突出表现人的个性特点;以地点为源域指代目标域人,之间的映射被人们意识中被接受,加深人们的认知。从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意象图式的心理过程分析有关人的转喻,可以发现转喻是人们认识“人”过程中重要的认知工具和手段。 [1]Geeraerts D,Cuyckens H.The Oxford Handbook of Linguistics[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113-119. [2]Gibbs R W,Colston H L.Th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image schema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5,6(4):347-378. [3]Lakoff G.Woma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69-91. [4]Langacker R W.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4(1):1-38. [5]Radden G,Kovecses Z.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C]//Panther K U,Radden G.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Amsterdam,Philadelphia,1999:91-120. [6]Ungerer F.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Routledge,2013. [7]Heine B.Cognitive Foundations of Grammar[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8]万晋红.语言与身体[J].外语学刊,2009(6):9-11. 以“人”为整体来“认知”世界,人的身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基质,本身各部位,即各大器官都相对应地被给予深刻的转喻含义。经过对人体的整体考查,我们发现其各器官基本涉及三大情形:以与人有密切关联的事物指代人;人的部分器官指代人;地点名词指代人。转喻可以通过人们的社会经验,在一定时空中,利用意象图式,即各种心理建构来认知并理解人们约定俗成的生活,转喻通过意象图式这一基础来认知世界,所以转喻是认知的手段或者工具。1 转喻的理论基础转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其间转喻在修辞界作为一种修辞的地位占据主导地位,认知领域关于转喻的研究都处于从属地位,直到20世纪90年代,转喻在认知领域逐渐蓬勃发展,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来看,概念不是随意、混乱地分散在人的头脑中,而是根据人的经历有规律地组织在一起的。Lakoff(1987)认为在特定文化背景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外界所做出的理想化的,抽象化的,常规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就是理想化认知模式,它们由不同的心理空间建构而成,它的实现是建立在多个整合的完型基础之上的。Grbbs(1994)指出意象图式指的是人们认识事物时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空间,他将意象图式称为“经验格式塔”,来实现人们对事物的体验认知。2 转喻的本质英文里Metonym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时代的希腊语metonymia,它由meta和onymia两部分组成,代表转换名称的意思。在传统的rhetoric中,转喻是其领域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其通过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关性来指代事物,又被称作“借代”,热奈特(2002)将这一修辞格术语发展为叙述学上的“转叙”并应用于叙事文本的研究。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领域对转喻的研究突破了旧的瓶颈,发展出转喻背后深层次的认知体制。Lakoff(1987)认为在认知领域里,转喻这一认知域内两概念包含一种“相似性”即凸显的,易辨识,易接近的一种概念或者属性去替代与其邻近的范畴或者属性。Heine et al(1997)指出,转喻的认知机制中,概念的转变有一定的方向,即由与人或有生命的动物等开始,蔓延并发展到实物,过程等具体阶段,继而发展到与空间、时间相关联的特征等非实物的抽象的阶段。Langacker(1993)提出在心理空间中,由一具体的概念来把握另一概念,他用其中一种具体实体概念(源域)作为参照去认识和理解另一具体的实体概念(目标域)。转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不仅仅是一种言语的修辞——它在意义的组织(语义学),言语的产生和翻译(语用学),甚至在语法结构上发挥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Geeraerts&Cuyckens,2007),Radden和Kovecses(1999)认为在同一认知领域内本体和目标喻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大类:整体与部分间的转喻,整体内部的部分与部分间的转喻。由此看来转喻的概念各有不同,每一学术领域所提出的有关转喻的概念各有转喻的独特特征,单独来看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概念,但它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根据人类的认知赋予了不同的内容,转喻概念有独特的时空性。总体来说,转喻就是发生在理想认知模型下的有关概念现象的认知过程。3 有关人的转喻及其功能分析有关人的转喻的学习,始终围绕其修辞功能展开,转喻的修辞功能在转喻的认识及理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1 以与人有密切关联的事物来指代人转喻突出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相关性和邻近性,这两种相关性是根据人类长期的认知经验而建立起来的两种概念之间的相对较稳定的关联模式。转喻中源域与目标域两者之间的映射是在同一个目标域中产生的,两者又呈现一种替代关系,即通过某一特定事物的突出显著特点来透彻地认识该事物的定义。与人有关的事物包括人的穿戴、穿戴的颜色,这种关联性构成了隐喻的前提及基础“本体”“喻体”,以穿戴及穿戴颜色这类与人相关的事物为“喻体”指代人这一“本体”,以此来接近和突显与人有关的特征,来达到实现转喻修辞的功能的目的。场景一:某课上,老师查人数老师:今天看着人数有点少,来点下名。……(途中穿黑色衣服的学生走神)老师:那个黑色衣服的来回答下问题,不用看别人,就是第三排左数第四个。对话中以“黑色衣服”来特指穿黑色衣服的学生,老师点名用“黑色衣服”来突出指定学生的特点,是以衣服代替人的一种表达。以穿戴指代人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巾帼不让须眉”,“巾帼”是指妇女头发上的一种类似头巾的高贵装饰物,以巾帼作为妇女的一种尊称,巾帼不让须眉表示女人不比男人差。“拜倒在石榴裙下”中以漂亮女子的“石榴裙”指代“俏丽动人的女子”凸显女子极其美丽的特征,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指的是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从图1中可以看出“白领”本来指传统上班族所穿服装里白色的领子,白色的领子是相当容易被弄脏的,这里以上班族的“白领”指代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士,他们在企业中不需要做大量的劳动力工作,因此他们的工作不容易弄脏领子。“白领”突出这一人群的显著特征。“领袖”原指衣服上的领口和袖口,这两个部位因为直接与皮肤接触摩擦,容易起毛破损,所以古人在制作衣服时,领口和袖口会单独用料,并镶以金边,在人们眼里,这两处既高贵又醒目,从转喻来看,以高贵的领口袖口“领袖”来指代“正在进行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或者组织的最高领导人”,突出有远大理想,有异于常人智慧,超强适应能力和服务大众的人的特征。图1 有关“人”的邻近关系转喻图与人有关的事物还包括人的商品或货物,以人的商品或者货物指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场景二:中午在餐厅买饭。打饭阿姨:“辣酱面”舍友:“我”从这段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可以认识到:打饭阿姨所喊“辣酱面”含义是辣酱面已经做好,这里辣酱面是指“打辣酱面的人”而“我”能准确感知到阿姨喊“辣酱面”的含义,即找点辣酱面的人。这段对话是生活中典型的以有关人的商品和货物为喻体来指代本体“人”的例子。3.2 人的部分器官指代人人体作为一种基质,用于感知,体验及认识这个世界(万晋红,2009),人的器官作为具体的实体对人体的作用极其重要且不可分割,用人的器官指代人可以体现人的突出特征或特定语境下的人的特性,达到凸显描述对象特征的目的,引发读者的想象并获得对描述事物更加通透的理解。器官指代人是部分指代整体的一种形式,事物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转喻义得以实现的根据,这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现为具体化的边缘界限清楚明了,所表达的是各个部分的和,被称作格式塔。场景三:舍友1看见舍友2一天都在宿舍,没有出去,上前询问:舍友1:丫头,你家大长腿没找你吗?(没有回应)舍友3:丫头,你怎么了?气色这么不好。舍友2:我单身了…………舍友1:那没心没肺的,不值得咱伤心。舍友3:就是,咱这么漂亮,大美眉,有的是人追。舍友1:而且,天下何处无芳草,那啤酒肚早该下岗了。从日常生活中这段对话来看,“丫头”指女孩扎辫子的头,又被引申为乖巧的女孩或者一种昵称,舍友称同伴为“丫头”,以扎辫子的“头”指代“人”,表现出说话人对舍友表示亲密的意图。“大长腿”本来形容腿长,这里用一个人相对较凸显特征的器官“腿”来指代“人”,即舍友的男朋友,其中大长腿起到褒义,夸赞的含义的作用:有着好看的长长腿的人。“气色”表示脸色,形容人的精神,“单身”指的是一个人没有交往对象,用“单身”指“人”时,人包含的范围更大,而单身特指人的一种——具有某一特征的人,这里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失恋了。“没心没肺”表面含义表示没有心肺,通常人们将人的心肺与人的感情相联系,这里“没心没肺”用心肺来突出前男友的特性:无情无义,是贬义的表达,同样用法的有下面的对话中的“啤酒肚”,本形容一个人的大肚子,这里指有着大肚子的前男友,从舍友对丫头前男友的指代称谓可以看出一个人可以由其身体各部位替代,这些称谓又可以随意转换根据说话人的意图来表示赞扬和贬低的含义,以此来实现交流的目的。古时人们将眉说成柳叶眉,而当今“大美眉”以“眉”指代“美女”这一类型的人,作为对美女的一种叫法,也表达褒义夸赞的意思,舍友夸丫头为“大美眉”,又贬低其前男友为“没心没肺”,“啤酒肚”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示了舍友对丫头的关心、担忧以及达到劝说,安慰失恋人的目的。例如:人的五官:眼、耳、口、鼻、手分别具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分别在不同的感知域中作为源域来指代与其相邻的目标域“人”来体现人的不同特征,给听者留下不一样的认知理解。如图2所示,可以根据人的“心”这一器官凸显不同特征指代各式各样的人,“热心肠”指对人热情,乐于替别人办事的人,“心肝”用于恋人之间,指心爱的人的昵称,“心腹”指亲信的人,值得信任的人。图2 同一认知域中“心”指代人3.3 地点指代人转喻投射涉及两对具体的概念(Concrete concept)即,源概念(Source concept)和目标概念(Target concept),转喻被概括为源概念和目标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社会公认的映射范围里发展,有其相对应的认知模型(Ungerer&Schmid,2006)。转喻对应以意向图式和基本关联(“部分-整体”,“内部-外部”,“原因-结果”)为基础,并发生在同一认知域中,两个概念产生映射关系。其中,“部分-整体”,“整体-部分”属于Facetization,“原因-结果”属于“Active zone”。且两个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为“stand for”。人所产生的转喻中,有一部分就是以人所在的地点指代这一地点的人,来表示一种气氛,一种氛围。如图3所示:“上海理工大学欢迎您”中,表示的是一个地点“上海理工大学”,而听到的人并不会有所误解,能理解并明白这句话指的是上海理工大学的人欢迎您,“上海理工大学”这一地点作为喻体,指代“上海理工大学的人”这一本体,用一个地点整体替代人更突显出一种氛围,表现出一种对来人的尊敬及欢迎,给人很正式,很容易接受的感觉。同样用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国家乒乓球比赛中,解说员会解说胜败情况:“中国打败了日本”,这句话中,并不是两个国家在打乒乓球,而是在乒乓球比赛中中国的参赛选手打败了日本的参赛选手,这句话以源域“中国”和“日本”映射出“中国的参赛选手”“日本的参赛选手”以地点场所指代“人”,符合大众可以接受的认知。“白宫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里的白宫是一个地点名词,一个地点并不能发表意见,“白宫”指的是“住在白宫里的人”,即“总统”,以地点指代人,侧面指示代替人,营造一种很庄重的范围,并被人们所接受并理解。图3 地点名词指代人的转喻映射4 结束语文章在理想化认识模式下分析了与相关的“人”的转喻的几个方面。从深层次的分析得知以人相关的事物指代人,突出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邻近性、关联性及相似性;以人的部分器官指代人,由各部分不同的器官所凸显的特征不同,会赋予人不同的性格及特征,突出表现人的个性特点;以地点为源域指代目标域人,之间的映射被人们意识中被接受,加深人们的认知。从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意象图式的心理过程分析有关人的转喻,可以发现转喻是人们认识“人”过程中重要的认知工具和手段。参考文献:[1]Geeraerts D,Cuyckens H.The Oxford Handbook of Linguistics[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113-119.[2]Gibbs R W,Colston H L.Th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image schema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5,6(4):347-378.[3]Lakoff G.Woma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69-91.[4]Langacker R W.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4(1):1-38.[5]Radden G,Kovecses Z.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C]//Panther K U,Radden G.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Amsterdam,Philadelphia,1999:91-120.[6]Ungerer F.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Routledge,2013.[7]Heine B.Cognitive Foundations of Grammar[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8]万晋红.语言与身体[J].外语学刊,2009(6):9-11.

文章来源:器官移植 网址: http://qgyz.400nongye.com/lunwen/itemid-8319.shtml


上一篇: NATURE: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独特的衰老模式
下一篇: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论文_器官和组织捐献家属沟通专家共识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器官移植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